網誌文章封存
有爭執,怎樣解決?
球場是一個社會縮影。打籃球的人,什麼背景及身份都有。黑道白道都有人參與打街波。打得認真, 有時身體碰撞在所難免。衝突處理是一大挑戰,處理得不好隨時有血光之災。
回想中學時期,自己很多時候跟街外人打籃球。一有碰撞,自然地喜歡跟對方理論。結果,有時卻會遭受拳來拳往。
最近五年,人生經驗增多了,開始發現人際溝通和交往不是非黑即白的。要學懂如何與別人談判是需要許多智慧的。
如果自己錯了,首先要學識向對方認錯。如果別人錯了不肯道歉,比賽完了後我未必再跟他對賽。說話上,也學了克制,避免講一些挑釁及刺激性的說話。
想要解決紛爭,先要學會自控。
by作者:流馬
球場上的無名英雄
很多人一提起球場阿叔, 都只會講他們射球準、防守勁。是的,我也認同。
還記得23歲那年,我感到自己的球技停滯不前,於是我向一個球場阿叔學射球。他的名字我也不知道。實不相瞞, 當時我是相當頑固的人,不容易被教化。雖然對方因為身體要接受治療而影響彈跳力,他仍然盡心及無私教我每一個動作細節,從運球到投球。每一個細節,他也認真的指導我。差不多約一年後,我開始改變自己的練習方式,命中率也不斷提高了。後來我搬進了新界,之後再也找不到他。
在此事上,我學了謙卑,也發現了不恥下問是真智慧。更重要的是,我重新苦練我的基本功。
後來,為了使這門學問學得更精緻更全面,我到港九新界向不同的球場阿叔取經。大約估計,我去了香港九龍新界19區,大約跟了超過60個球場阿叔學習籃球技巧。
到了27歲至33歲開始,我有機會成了年輕人們的球場阿哥。從籃球經驗、心理狀態、如何面對人生的成敗也能幫助新一代年輕人在運動場上行走得更進步更有效率。
雖然球場阿叔寂寂無名,卻是我心中的無名英雄。向他們致敬!
by:作者流馬
星級球鞋,球場必備?
我打了23年籃球。在23年球場歲月,曾經穿着過少於$100的運動鞋,也豪花差不多$800港元買籃球明星運動鞋。當時迷信「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就是這樣理解的。
直至遇到球場阿叔,我才改變自己的固有想法。他們用最簡單的裝備,例如$300以內的運動鞋,但練基本功練得出神入化。這時,我才明白球鞋裝備不是唯一致勝關鍵。
球鞋最重要是舒服、保護性好、耐用。哪個牌子及產地反而是彈性選擇。
若一年多前, 我開始嘗試轉用中國製的國產牌子籃球鞋。穿上比賽後, 發現品質不錯,而且非常耐磨。我有一對PEAK籃球鞋用了一年半,鞋底只損毀了很少。價錢大約$180人民幣左右。雖然有不少人質疑他們的品質,但自己試過就知道不用多辯駁。4個月期,我也用了$225人民幣買了ANTA Klay Thompson 的簽名鞋,穿上了也發覺穩重、腳的避震能力不錯。
買球鞋當然是個人選擇。有人拿來穿著打球,也有人拿來收藏。但在我而言, 它只是其中一個工具。它的價值在於協助我在球場上的拍擋。它亦不能成為我的護身符,讓我在球場上掃除所有困難。真正我要關注的,反而是球技、基本功、心理質素、體能等等。
by:流馬
文章短碼: http://wp.me/p3LVva-1CF
一人球隊,難成大器
NBA季後賽,在十年來變化很大。以往打到季後賽,通常關注焦點落在某幾個球星身上。傳媒也喜歡將比賽寫得將神話故事裏的戰爭一樣。直至現在,開始將球隊勝敗從個人能力轉向整體團隊的實力及配合。
有時看網上的文章, 不難發現某幾個球星的個人能力費無限吹捧。例如雷霆的韋斯卜克的個人數據常與某位NBA名宿相提並論。又或者華盛頓巫師的約翰禾爾比過份讚賞。
個人能力方面,星級球員通常不用被懷疑。但籃球是整體的團隊運動。若其他人不能跟隨星級球員一起發揮高水準表演,最後可能吞下敗仗。上述兩位球員的球隊最後敗在另一些實力被看低一線的球隊。對方可能星味不重,但團隊之間的信任和合作相對好一點。結果,大家都知。
回顧早期的公牛王朝,米高佐敦也不是一開始拿下總冠軍。當經歷過失敗,他開始跟拍賓、洛文、古高、卡爾、格蘭等球員合作,專研球技、戰術及默契。之後,他們拿了很多個總冠軍。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但關鍵是不能獨自發亮!
By作者: 流馬
康體籃球 —— 創新集訓和比賽哲學,挑戰傳統
籃球部在創意康體思潮沖擊下,也來大反省、大革新﹗
籃球發明已有一百多年,技術和戰術代代創新,但可惜有一些元素不利教會推廣:
1)規例容許球員無限換人,但實際是
在比賽中總有幾位隊員要坐冷板凳。
2)男、女分開練習和比賽,不適宜一起玩。
3)教會缺乏教練人才,帶領球隊參賽很需要教練指導和指揮,如果還要兼顧牧養,人才難求,不易培訓。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引進康體歷奇輔導、解說和小組動力等元素,創新改革集訓和比賽,發明了「康體籃球」。這創新的籃球活動以康體為平台,看重個人和團隊成長,鼓勵不同性別年齡的人彼此尊重,相互啟導。「康籃」擁有康體、籃球、團契等個性和特色,讓團友在自由和秩序中享受活動,在歡愉和欣賞中學習、提升個人的價值、素質和生命,比追求卓越和競賽得勝更能造就人。
「康籃」創新的運動哲學,衝擊人們引以為傲的卓越精神。鼓勵教會群體重拾基督精神,有效運用資源,達成福音外展、文化更新、有效牧養門訓等目的。
康籃玩法1 全方位隊長球
創新籃球 = teamwork + 戰略部署突變
這玩法是鼓勵大家善用場內、場外每人接、傳、運、投的能力,在默契和戰略部署下聲東擊西,有固定作戰方針又鼓勵隊友創意突變,攻其不備。
分區站位 各按其職
球賽一般由兩隊7至11人(可多至15人),不分男女老少、以半個籃球場為場區進行比賽。場區分為場內及場外(站區),場內以3對3進行半場比賽,入球為1分。而場外則設置呼啦圈作站區,站區射球有2分,如圖A。惟一般不得站出呼啦圈(站區)外,但也可彈性處理,如容許全部站長或某些能力弱的,可一腳站出或跳出區外一兩步投籃。在中場或半場的弧頂附近設一安全區,放一或兩堅實平台或椅子,上站中立或對賽的隊長,手持自製的籃框或紙皮的箱或短柄大魚網作人工智能籃框。
成功投籃的判斷
可按情況設以下級數
1級難度:投射人稍有投物線投射,而持籃框的隊長舉雙手站台接球。
2級難度:投射人要投物線投射,而持籃框的隊長高舉雙手持籃框過頭頂站台接球。
3級難度:投射人要相當投物線投射,而持籃框的隊長要舉直雙手持籃框過頭頂站台
接球。
計分
恩典方程式
自由人成功投中得分是 (n+1)x1分,
1至5分,視乎成功傳達0至4區。
站區人成功投中得分是 (n+1)x2分,
2至10分,視乎成功傳達0至4區。
7-11康體籃球最為有趣的便是其計分方法,每傳經一個區(不是站,同區的站互傳不計入倍數得分),入球分數便會增加一倍。即是說,若經由自由人傳到1、2、3、4任何一區時,分數便會乘以(n+1)x2倍,射入2分球,分數等於站數加一乘以入球分數:(1+1)x2=4分。相反,若由站長發球傳給自由人後不再傳球而投射,投入的該回得分是(0+1)x1=1分
若B6由1區傳球給不同區的B4,B4投籃成功,該回恩典得分是(n+1)x2倍=(1+1)x2=4分。若A球隊落後20分,經過部署後,讓球傳經1、2、3、4個區,即5倍,射入2分球,便可得5 X 2等於10分,一次過可以追回很多分數。然而,若區數傳足了,但若射不入球,所傳的區數便白費功夫。這便是康體籃球變化最大、有趣及引人入勝的地方。另外為著增加傳球人數,可限制同一個場內球員不可與場外球員互傳。舉例來說,場內R9球員傳給場外球員R1,場外球員R1不可立即回傳給R9球員,一定要傳給另一位員,如R10,或自己射籃。
(變化可因應隊員的能力,改變場外球員投射限制,如准許其接球後,跳入場內運球一至兩步投籃。)
請繼續
至激計分真籃版
短片介紹
基督教今日報 專訪 2016年9月29日 球場上的福音事工
輸球,卻比贏球的還開心! 球場上的福音事工
不只是追求比賽成績 更看重「人」。此次接受今日報採訪的,為籃球體育事工的田志彥教練和副總幹事梁勉行教練。他們強調籃體追求的精神為「認罪」和「愛鄰舍」,並同時協助青少年成長,因為他們不是訓練「打球機械」,「人才是最重要的!」此理念就讓他們與一般球隊截然不同─只以比賽中的成績為最重要目標,卻忽略了球員個人本身。「部份學校球隊,只是重點栽培一、兩名球技較出色的球員,其他人容易被冷落。」……………………………………………………
點擊觀看: → 專訪內文
葉紹蔭小學女子隊決賽之路
本文短碼:http://wp.me/p3LVva-1gE
學屆決賽最後十秒16比17我隊攻不入最後一球,哨聲響起了,在盡了全力下我們輸了一分,女孩都放聲痛哭了,對6年級的同學來說是在這球隊的最後一場正式比賽了應感受特別深吧 !!
記得開學時我們教練訓練你們跑籃,防守,體能。常常見你們上氣喘下氣,滴著汗的聆聽戰術思維,有時心軟你們的累和痛,但慢慢見你們撐得下,成長起來。
能進入決賽,一路表現有進步,態度改過來了,認真又有預備,這一年的比賽你們只輸一分,但羸了很多。
你們的哭我明白,我感受到,我陪著你們努力了,所以我拍拍每一個的頭。
『抬起頭,挺起胸膛,你們是最好的亞軍。』
不用羞愧,你們學的一定不比別人少。收拾心情,回顧經驗後,每位小姐最後都笑得好高興的到我地戰敗的分牌前見證我地的最美的球季。
文:田sir
球隊最有價值球員(MVP) 陳妙佳分享
今天是重要的一天,也是很有意義的一天。雖然我們輸了,儘管我們兩個穩固的後衛因五犯而出場。但在我出場不能與隊友一起努力的時候,我看到的不是氣餒,不是放棄,而是更加盡力的去打好這場比賽。在比賽中難免會有衝撞,但我在隊友身上見到的不是弱不禁風的感覺,而是一種堅定一種信心。每個人都很努力地做好自己的位置。雖然在比賽中有很多人受了傷,但我可以很自豪的指著傷口跟人說:看!這是我的「勳章」,這是我通過努力取得的!而我受過的傷,都是我的成長!不管明天的路會有多漫長,我再次啟航,帶著我的「勳章」
謝謝你們,我的隊友、教練和家人。
文:MIU MIU
青少年事工 之 創意 3 部曲–第三部 之 創新一代門訓牧養
本文短碼 http://wp.me/p3LVva-1ac
創新一代門訓牧養
以主的創意還看這一代
球場牧養,心靈互動跳跳板
多元啟導成長之旅
新一代青少年門訓模式
跳回上文
p15
p16
p17
p18
end 全文完